English

让爱国主义薪火代代相传

1999-04-27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罗康雄 我有话说

78年前,在上海兴业路上一幢普通的石库门民居房里,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位年轻人,代表着全国的五十三名党员,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和史料照片,生动地反映了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九五二年纪念馆建馆以来,累计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达800多万人次。一九九七年六月,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他们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的薪火代代相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做好党的创建历史的日常陈列宣传外,还利用馆藏丰富的革命文物史料,经常举办专题陈列展览,坚持巡回展出,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配合香港回归活动,纪念馆特举办了《迎香港回归图片史料展》,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香港的回归,充分显示了祖国的强盛。这一切要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纪念馆还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基本陈列制作成流动展览,每年到全国各地和市郊巡回展出,进一步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去年三月,流动展览在上海崇明岛县博物馆展出,一万五千多名党团员和青少年踊跃前来观看,他们称之为是“送到家门口的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纪念馆已先后与近二十所大学、中小学签订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协议,使纪念馆成为学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纪念馆为前来参观的学生提供免费服务,并根据学校的德育教育计划,充实讲解内容,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向明中学党支部把学校每一期的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开学典礼都放在纪念馆进行,还挑选了十二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到馆内担任义务讲解员。许多同学通过社会实践,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外省市中小学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活动中的一些特别要求,纪念馆也都热忱支持。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在开展“明灯初亮,长照中华”的主题中队活动中,来信希望纪念馆提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照片和史料。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特意寄了感谢信和一包“一串红”花籽,他们在信中写道:“这象征着革命事业像‘一串红’花一样火红火红,希望这些花籽在党的诞生地生根开花,代代相传。”

为了进一步发挥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的作用,经上海市委批准,去年六月纪念馆扩建工程破土动工。新馆位于纪念馆西侧,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与纪念馆的原有的建筑风格相同。饮水不忘掘井人,纪念馆扩建工程的消息深深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踊跃捐款,并利用双休日前来参加义务劳动,他们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为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添砖加瓦。”扩建工程动工以来,市民自发捐款的有4万多人次,捐款近70万元,参加义务劳动的单位有八十多个,3000多人次。

经过建设者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纪念馆扩建工程已基本竣工,将在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五十周年那天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倪兴祥告诉记者,新馆建成后,展厅面积扩大四倍,展览的革命文物的内容更丰富,展示形式更加现代化,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